一、 西安沥青路面老化的主要原因
西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交通条件,决定了其沥青路面老化原因的特定组合。
1. 内因:材料本身的老化
沥青的化学性质:沥青是一种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,其本身就不稳定。
氧化老化:沥青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,导致沥青分子链变短、极性增强,使沥青变硬、变脆,粘结力下降。这是最核心的老化机理。
挥发老化:沥青中的轻质油分在高温下会逐渐挥发,同样导致沥青变硬。
2. 外因:环境与使用因素(在西安的表现尤为突出)
气候因素:
强紫外线辐射:西安地处内陆,日照充足,夏季晴天多。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极高的能量,能直接断裂沥青的化学键,急剧加速其氧化和硬化过程。这是西安地区路面老化的主要外因之一。
高温与较大温差:西安夏季炎热,路面温度最高可达60-70℃。高温会加剧氧化反应和轻质油分的挥发。同时,昼夜温差和冬夏温差大,导致路面材料反复热胀冷缩,产生内应力,加速微裂纹的产生和发展。
季节性降水与冻融:尽管西安相对干燥,但雨季的降水仍会渗入已产生微裂缝的路面内部。冬季的低温会使水分冻结膨胀,撑开裂缝(冻融循环),春季融化后留下空隙,如此反复,破坏路面结构。
荷载与交通因素:
重复交通荷载:车辆,特别是重载卡车,对路面产生持续的弯曲、挤压和剪切应力。这种疲劳效应在沥青变硬变脆后更为显著,导致基层疲劳开裂并反射至面层。
交通量持续增长: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,交通流量巨大且不断增长,加速了路面的疲劳损伤。
施工与设计因素:
混合料设计缺陷:沥青用量不足、级配不合理(如空隙率过大),会使沥青膜过薄、集料间粘结不牢,更容易老化并出现早期损坏。
施工控制不严:拌和温度过高、摊铺和碾压时机不当,都会导致沥青在施工阶段就发生“早期老化”,为长期使用埋下隐患。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因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路面损坏,可以参考以下流程图:

二、 沥青路面老化带来的具体影响
上述老化过程会直接转化为以下一系列路面病害,如图所示,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表面功能和结构承载力两个层面。
1. 开裂类病害
网状裂缝(龟裂):这是疲劳老化的典型标志。由于沥青失去柔韧性,在车轮反复碾压下,基层承载力不足,路面出现相互连接的网状裂纹,形似鳄鱼皮。
横向裂缝:主要由温度收缩引起。沥青变脆后,抗拉强度降低,在低温收缩时更容易产生规则的横向裂缝。
反射裂缝:基层或旧路面的裂缝向上反射,穿透已老化的沥青面层。
2. 永久变形类病害
车辙:在高温季节,老化的沥青混合料虽然变硬,但其塑性流动能力可能失衡,在重载车辆重复作用下,轮迹带逐渐下凹形成车辙,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。
3. 水损害类病害
松散与坑槽:老化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变差。当水分侵入裂缝后,在车辆动水压力作用下,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离,导致集料松散、脱落,最终形成坑槽。这在雨季的西安尤为常见。
4. 表面功能衰减
表面集料脱落:粘结力丧失后,表面集料在车辆作用下飞散。
抗滑性能下降:一方面,集料被磨损光滑;另一方面,沥青硬化后,在夏季被车轮“揉搓”至表面,形成一层光滑的沥青膜(泛油),导致摩擦系数降低,增加行车风险。
路面服务功能下降:老化的路面平整度变差,车辆行驶噪音增大,行车舒适性降低。
总结:西安特点与应对思路
针对西安强紫外线、高温、较大温差及重载交通的特点,减缓沥青路面老化的措施应侧重于:
材料升级:优先使用SBS改性沥青、高粘度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,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抗老化、抗高温和抗疲劳性能。
优化设计:采用更密实的级配(如SMA)以减少空隙,阻隔水和空气的进入;适当增加沥青用量以加厚沥青膜。
精细施工:严格控制拌和、摊铺、碾压各环节的温度与工艺,防止早期老化。
预防性养护:在路面老化初期但尚未出现结构性损坏时,及时采用微表处、雾封层、超薄罩面等技术,封堵微裂缝,隔绝紫外线和水分,有效延缓老化进程。
理解这些原因和影响,对于西安地区沥青路面的设计、施工、养护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上一篇:暂无





